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,做好今年政府工作,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、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,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聚焦全市打造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目标定位,按照“发展为要、生态优先、群众第一”工作总要求,以党建为统领,聚焦工业经济、扩内需促消费、改革开放、民营经济、城乡融合、民生改善、安全发展精准发力,围绕“七大产业链”全力以赴拼经济、抓项目、扩投资,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,促进经济稳进向好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,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,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鱼台实践新篇章。主要预期目标为: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%以上;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%左右;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%左右;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%;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%;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。重点抓好以下七个方面工作:
一、奋力突破工业经济,持续筑牢高质量发展坚实基础
聚焦工业经济“头号工程”,坚持实体经济为本、制造业当家,大力实施“四大提升行动”,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,为全市“一个万亿、五个倍增”目标和“232”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作出鱼台贡献。
培育高能级产业链条。做实链长制,聚焦7大产业链,县主要领导担任“总链长”、有关县级领导担任“链长”,“一链一策”实施“链主”企业、配套企业、高校院所、金融机构“结对行动”,推动延链补链强链,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生物基纤维新材料产业链,依托新加坡金鹰集团莱赛尔纤维项目,高标准规划建设世界级生物基纤维新材料产业园,围绕莱赛尔纤维项目上下游、左右岸延链强链,带动“莱赛尔纤维—纺织—高档面料—服装和生活应用产品”全产业链发展,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。高端化工产业链,立足煤盐化工基础产品优势,发挥鲁泰化学、庚彩化学、盛发焦化、中泰煤化等龙头企业带动效应,推动产业链向高性能合成高分子材料、化学助剂、高端原料药及制剂等精细化工方向延伸布局,最终实现煤盐化工耦合式循环发展,打造绿色循环化工产业集聚区。高端装备数智化产业链,依托安泰矿山、宁大钢构等核心企业,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、智能化改造,推动工业泵向智能泵、钢结构向“高端钢结构+装配式建筑”、水处理向“智能设备+综合服务”方向发展,做优做强高端装备产业集群。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,擦亮做强鱼台大米、鱼台小龙虾等特色农产品品牌,支持毛木耳、辣椒、杞柳、精品畜牧等全产业链发展,实施“扩大规模促一产、培育龙头强二产、提升品牌拓三产”行动,促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。“农文旅体康”产业链,充分发挥鱼台文化底蕴深厚、旅游资源丰富、特色农业集聚、赛事基础扎实、生态优美宜居等优势,大力发展休闲农业、特色节会、精品赛事、医疗康养、研学游等新业态,推动“农文旅体康”融合发展,打响鱼台“宜居宜业宜游”品牌。“服务业+贸易”产业链,聚焦现代物流、信息软件、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十大领域,引育一批功能突出的公共服务平台和生产性服务企业,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;大力发展电子商务、直播带货等消费新模式,加快发展跨境电商、海外仓等新业态,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。“城市经济+能源+信息”产业链,统筹推进城市有机更新、精致城市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设,着力发展高品质住宅项目,做活城市经济。加快煤炭、煤层气、盐矿和地热资源开发,扩大生物质发电、风电、光伏发电等新能源开发利用,做大能源经济;依托数字产业园,发挥万合大数据、金叶智能等核心企业带动作用,形成数字产业项目孵化新高地,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,做强数字经济。
打造高成长企业方阵。开展新一轮技改三年行动计划,持续推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“零增地”技改,完成技改投资55亿元、增长10%以上。实施“升规纳统”培育工程,加大高成长性企业培育力度,年内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、单项冠军、瞪羚企业20家以上。大力推进“智改数转”,推动20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,打造省级晨星工厂3个以上。
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。实施企业研发突破行动,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%以上。实施创新平台全覆盖行动,新建省级以上创新平台4家、市级创新平台15家,签约落地大院大所2个,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20场以上。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,新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、科技型中小企业120家、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30家以上,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0%以上。健全完善人才“引用育留”机制,深化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。
建设高品质园区载体。加快完善园区基础配套,推进武军路武军桥全线竣工通车。力促双创示范园项目上半年竣工投用。加快推进化工园区中试基地建设,打造“政府主导、院所参与、企业主体”的公共研发平台。优化园区开发运营机制,推动产业项目有序集聚发展。推进低效用地与招商引资互促融通,盘活低效用地、闲置厂房200亩。鱼台经济开发区全省综合评价力争二等。
二、奋力扩大有效需求,持续增强高质量发展核心动能
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,树牢抓项目、扩投资、强招商的鲜明导向,大力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有效需求。
全面提升招引质效。完善“招推建投”一体化服务机制,设立驻外招商机构,用好产业链招商、园区招商、标准化厂房招商、基金招商、应用场景招商等招商新模式,开展精准招商,年内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20个,力争在10亿元、50亿元以上大项目招引上取得更大突破。坚持“内”“外”兼顾,鼓励支持本地企业增资扩产上新。因地制宜发展镇域经济,努力形成亿元以上项目“签约一个、落地一个、投产一个”的良性循环。
加快推进项目建设。围绕国家、省市政策方向和投资导向,常态化做好项目策划储备,加快办理前期手续、落实建设条件,力争纳入省级重点项目10个、市级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15个以上。健全县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推进机制,实行项目全流程跟踪和精细化服务,力促G237新改建工程、赛得利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等15个项目开工建设,鱼城国际冷链物流园、善泽环保等20个项目加快建设,白马河航道升级改造、铁马新材料等10个项目建成投用。
有效激发消费潜能。提振新能源汽车、家电家装等大宗消费,举办大型促消费活动40场以上,发放消费券500万元以上。激活接触性消费,加快飞跃时代购物广场商业街、张黄文化风情街建设,打造孝贤里、孝贤社区“一刻钟便民生活圈”。壮大电商消费,建设综合电商产业园,加快融媒直播电商发展,引育电商标杆企业2家,力争全县网络零售额增长20%以上。
深化文旅融合发展。高标准建设大运河国家步道,实施旧城海子景区焕新工程,打造家庭微度假目的地。市场化筹办鱼台龙虾节、摸鱼节等活动,放大节会经济。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化发展,创建2个省市级乡村旅游特色品牌。规划建设水上运动实训中心,举办“惠河·马拉松”、“惠河·骑行”、垂钓比赛等体育赛事活动。
强化要素资源保障。坚持“要素跟着项目走”,消化利用批而未供土地150亩,争取项目用地指标1700亩以上,全力服务保障湖西航道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建设。深入开展“金融助企攀登”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等活动,分级分类建立企业融资项目库,用好企业融资信用“白名单”,常态化开展政金企合作对接和“一对一”金融综合服务,全县新增信贷投放40亿元以上。健全完善对上争取督导考核机制,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、地方政府专项债、“两重”“两新”、政策性银行贷款等资金项目争取力度,争取省级以上政策项目120个以上、竞争性资金23亿元左右。
三、奋力深化改革开放,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
坚持以改革破题破局,以开放赋能赋势,加力推进重点领域改革,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,持续优化营商环境,多措并举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
深化重点领域改革。建立县级领导领衔推进重点改革机制,争取更多省级以上改革试点。深化财政体制改革,推进镇街财政体制调整,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,增强财政统筹保障能力。深化国企改革,加快国有企业产业化转型,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。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,为项目落地建设提供全链条、全事项、全环节、全生命周期的服务保障。深化数字政府建设,推进跨部门数据互联共享,打造“无证明”城市。
提升对外开放水平。积极参加新加坡山东周、港澳山东周、广交会、德国园艺展等活动,开展跨国公司“敲门”行动,促进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,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以上。加快推进跨境电商产业园落地建设,力争新增跨境电商企业30家、海外仓2家。严格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,保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市场竞争。
激发民营经济活力。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包保联系民营企业家制度,坚持“想在企业前面、干在企业前面、服务跑在企业前面”,闭环解决企业问题诉求,全力支持企业做优质量、做大增量,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。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,坚决杜绝随意执法、选择执法、趋利执法等行为。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,实施企业家培育工程,持续营造尊商、重商、亲商、安商的浓厚氛围。
营造更优营商环境。深入推进综合受理全科办理模式,打造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专区,落实企业服务专员制度,推动130项“高效办成一件事”主题事项全部落实,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高频事项全覆盖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事项标准化应用,全程网办率达到99%以上。开展“我陪群众走流程”办事体验活动,持续擦亮“办事不求人·服务鱼快办”营商品牌。
四、奋力提升城市能级,持续彰显高质量发展宜居品质
坚持内外兼修、建管并重,着力完善城市功能,做优城市品质,高水平建设宜居、韧性、智慧城市,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。
加快城市有机更新。抢抓国家城中村改造政策机遇,用足用活“房票”“商转公”等政策,加速城市更新步伐,推进孝贤里东里、孝贤阁等6个回迁项目建设和安居小区、鲁宁家苑等5个老旧小区改造。以鱼城镇为试点实施镇驻地改造提升,促进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、资源要素优化配置。推进古运河、花园渠4.2公里水系治理工程,改造提升水系周边道路及配套设施,新建古运河拱桥、西支河陈年桥,疏浚鱼砚湖连通古运河与花园渠,实现西支河、古运河、花园渠三河水循环。
推动城市功能提升。持续推进城区雨污、燃气、热力等地下管线更新改造,优化提升校园周边安全环境治理。新建西支河北路西延、花园渠北路东延等8条道路,实施建设路、湖陵一路等5条道路升级改造,打造支路微循环。打好“绿满棠邑·花开鱼台”三年行动收官战,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1%。系统推进好房子、好小区、好社区、好城区“四好”建设,加快星月湾、澜泊湾等4个高品质住宅项目交付,由“住有所居”向“住有宜居”迈进。
优化城市精细管理。深入开展“城市精细化管理提升年”活动,精心打造“三纵三横”示范街,营造干净整洁、有序宜居的城市环境。增设7处“潮汐摊位”,建设5处城管驿站。健全完善物业企业管理办法,打响鱼台红色物业服务品牌。推进智慧城市提标扩面,实现成长型智慧社区县域全覆盖。深化城市大脑赋能应用,加快构筑数字生活新图景。
五、奋力推进乡村振兴,持续夯实高质量发展“三农”根基
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,促进农业高质高效、农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。
壮大特色优势产业。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,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3万亩,粮食产量稳定在7亿斤以上。加快水稻育繁推、精深加工及仓储烘干等项目建设,构建全产业链一体化发展模式。推进龙虾育繁推一体化基地、朗德鹅“一园四区”、鲁西肉牛生态养殖基地、鱼台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项目建设。积极争取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试验项目。
建设宜居和美乡村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“百区千村”示范创建,新建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6个,争创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。新改建农村公路42公里,改造农村危房76户。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精细化提升活动,统筹推进路域环境综合整治、“美丽庭院”建设、垃圾分类、农村改厕、“清水塘”治理、移风易俗等工作。推进人畜禽粪污收集无害化处理及生物质秸秆集成化处理项目建设,争创全省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县。
促进农民共同富裕。持续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机制。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登记。创新探索“村社银企”发展模式,深化村集体“三资”清理,推动党组织“跨村联建”,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质效。积极盘活农村各类资源,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、休闲农业、农村电商、乡村旅游,不断增加农民收入。
六、奋力厚植民生福祉,持续书写高质量发展幸福答卷
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,深入开展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持续加大民生支出,兜住兜牢民生底线,让发展更有温度、幸福更有质感。
落实就业优先政策。健全完善稳就业政策措施,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50场以上,推动高校毕业生、退役军人、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充分就业,新增城镇就业1600人以上,“零就业家庭”动态清零。实施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,整合开发1424个城乡公益性岗位。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亿元以上,扶持创业500人以上,带动就业1200人以上。
促进教育优质均衡。以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、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为主线,持续深化教育资源整合,加快第四实验中学、职业中专科技楼建设。全面提升教育教学水平,完成教师培训8000人次,高考本科上线人数增长5%以上、突破1500人。规范民办教育发展,扩大公办普通高中学位供给,普通高中学位供给率达到70%以上。加强平安校园建设,健全“双减”长效机制,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普查,规范学校课后服务管理。
推进健康鱼台建设。深化“三医融合”“分级诊疗”,打造更高水平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。扎实开展乡村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质提效三年行动,高标准建设8家中心村卫生室,改造提升100家薄弱村卫生室。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,县中医院中医师占比达60%以上,镇街卫生院中医师占比达25%以上,创成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示范县。深化医保DIP支付方式改革,扎实推进异地就医结算及长护险工作。
筑牢社会保障体系。完善生育支持政策和激励机制,打造“幼有善育、以爱托举”托育品牌。深化“四级”养老服务体系,加快县医养中心建设,改造提升10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,争创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。扎实做好妇女儿童保障工作,落实城乡低保、特困供养等困难人群救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,擦亮“慈润鱼台·善行万家”慈善品牌。
扩大文化服务供给。深化“美德鱼台”建设,持续推进新时代美德健康生活方式落地生根。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,开展送戏下乡等演出1000场以上,打造“文化四季”公益文化活动品牌。深入挖掘弘扬孝贤文化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,系统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。
七、奋力扛牢安全责任,持续营造高质量发展良好环境
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,全力做好防风险、保安全、护稳定各项工作,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。
持之以恒抓好风险防范。用足用好化债政策工具,严格地方债务管理,多措并举降利率、减规模、控新增。扎实推进房地产融资“白名单”扩围增效,力争10个在建房地产项目应贷尽贷,坚决打好保交房攻坚战。推进重点企业和地方金融机构风险化解,严厉打击非法集资和恶意逃避金融债务行为。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,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。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,牢牢守住意识形态主阵地。
毫不放松抓好安全生产。坚持安全第一、预防为主,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,坚决防范遏制各类安全事故发生。健全完善安全生产包保责任体系,常态化开展专家诊断式安全评价,加快推进化工企业“三化”改造及国家二类智能化矿井建设,全面提升本质安全水平。完善现代应急体系,加强基层消防力量建设,统筹做好防汛抗旱、极端天气应对等工作。
坚定不移抓好生态保护。持续深入打好蓝天、碧水、净土保卫战,确保空气质量稳步提升、国省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、建设用地100%安全利用。扎实做好中央及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,全面落实黄河流域、南四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任务,高标准完成国家农业面源污染与监督指导试点县建设验收。持续巩固提升全域水系生态综合治理成效,复新河争创省级美丽幸福河湖。完成造林200亩。聚力绿色低碳转型,加快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,推进280兆瓦风电项目年底前全容量并网,力促有机废弃物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投产达效,确保燃气调峰发电项目纳入山东省电力发展“十五五”规划。
坚持不懈抓好社会治理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夯实社会治理基层基础,加强网络舆情管理,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、化解在萌芽状态。加强城乡“两长”队伍建设,持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水平。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,扎实开展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,争创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。深入推进警务运行机制改革,持续提升街面见警率。巩固提升“红袖章”志愿巡逻队建设成效,深入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,严厉打击涉黑、涉恶、电诈等违法犯罪行为,努力建设平安鱼台。深化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,持续推进军民融合发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