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4年,在县委、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鱼城镇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法治鱼城建设,紧紧围绕中央、省、市、县法治政府建设部署要求,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,不断提高依法决策、依法管理、依法行政水平,法治政府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。
一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
(一)推进依法行政,提升执法水平。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,每季度开展一次综合执法专题培训,全镇执法人员积极开展常态化培训,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,加强执法监督,确保执法行为合法合规。加强行政管理能力建设,不断提高政府行政效能。我镇梳理了政务服务指导目录清单,保证站点准确,事项完整,办事顺畅,有效提升了基层审批服务便民化水平,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。
(二)强化制度建设,完善决策机制。严格执行“三重一大”事项决策制度,推行重大事项、重要决策、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(核)机制,实行司法所长列席党政联席会议制度。2024年以来,我镇司法所共列席镇党政联席会议50余次,参与审查各类文件、政府合同、公告等,提出法律意见,有力提升了规范行政决策能力。
(三)加强普法宣传,营造法治氛围。落实普法责任制,结合“国家宪法日”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普法宣传活动60余次,普及群众8000余人次。利用村民群转发各类法律知识、反诈案例100余则,扩大了法治宣传面,降低了电诈发案率。深入村、社区开展“送法上门”法治宣传活动10余场次,组织“法律进乡村”“法治大讲堂”等普法活动15场,培育“法治带头人”“法律明白人”100名,“巾帼法律明白人”31名。
(四)全力化解纠纷,维护和谐稳定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“枫桥经验”,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为立足点,发挥村居“两长”“两委”成员、网格员、法律明白人等人群各自优势,织密矛盾纠纷排查网。
(五)优化营商环境,护航经济高质量发展。优化营商环境是增强市场主体活力、释放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的重要举措。我镇聚焦营商环境发展的重点领域、关键环节,开展企业走访,进行法治体检,主动感知回应企业需求,加快构建“亲”“清”新型政商关系。
二、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
2024年,我镇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取得一定成绩,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。
一是个别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上还存在实用主义倾向,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学得多,其他方面的法律法规学得少。
二是随着全社会法治意识的不断提升,群众维权意识显著提升,个别基层干部对法治工作的全局意识不强,运用法治思维处理专项问题的能力不足。
三是社会治理体系还不够完善。虽然已经建立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但是个别部门还存在相互推诿、各自为战的现象,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。
三、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
镇党政主要负责人严格按照《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》要求,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,坚持重要工作亲自部署、重大问题亲自过问、重点环节亲自协调、重要任务亲自督办。针对上年度法治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,持续深化整改落实,确保问题清仓见底、整改到位,实现闭环管理。通过党委会、党政联席会议等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32个,牢牢把准法治建设的行动方向。严格落实“第一议题”制度,把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重要内容,2024年以来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12次,专题学法6次,形成人人懂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工作氛围,不断提高全体机关干部的依法行政水平。
四、下步工作计划
(一)压实法治建设责任。聚焦中心工作,坚持问题导向和群众需求,深化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制度,全面推动法治鱼城各项工作任务主体到位、责任到位,成效到位。
(二)强化法治政府建设。进一步优化和提升法律顾问在依法行政、依法执法方面的法治保障作用,积极探求和推进各项工作的法治化路径。深入推进依法行政,深入实施“产业链+法治服务”,开展“合规研究”“法治体检”等法律服务“链能”行动,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。
(三)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。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形式和内容,结合我镇实际,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活动,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;加强法治文化建设,打造法治文化阵地,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,推动我镇法治建设深入开展。
(四)加强社会治理创新。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,加强人民调解、行政调解、司法调解联动,用好“一站式”矛盾纠纷调解平台,积极推进矛盾纠纷化解闭环管理。加强公共安全体系建设,深化安全生产、食品药品安全、消防安全等领域治理,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。